受此影響,養殖和孵化環節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同比有望明顯修復,圣農發展(002299,SZ)、民和股份(002234,SZ)、仙壇股份(002746,SZ)、益生股份(002458,SZ)有望受益。
白羽肉雞價格漲后回落
父母代種雞的存欄量對2021年白羽肉雞價格影響較大。據悉,2020年,父母代種雞的雞苗價格一度從80-100元一套的中高位水平,持續回落到10-20元一套,孵化企業虧損嚴重。2020年的8-12月份,孵化企業被迫淘汰50周零以上大中齡種雞,去產比例約為10-15%。
父母代種雞去產之后,隨著產能周期傳遞,商品代的雞苗以及毛雞的出欄情況同樣受到了影響。今年一季度,商品代的出苗量出現明顯回落,肉雞的出欄量同樣出現明顯下行趨勢,因此3月份白羽雞肉價格創下年內新高,突破10元/千克。此后,毛雞出欄情況有所恢復,疊加需求偏弱,白羽肉雞價格在4、5月份逐漸回落,目前在8元/千克上方。
上述分析師認為,預計白羽肉雞整體價格的下滑空間極為有限,2021年下半年國內肉雞市場或漲后回落,當前毛雞及雞苗供應量有限,預計未來雞苗及毛雞價格整體處于高位,2021年同比去年價格整體提升明顯。“2021年毛雞總體供應量同比有所下滑,將導致2021年白羽肉雞價格整體偏高位運行。”
相關上市公司方面,民和股份(002234,SZ)相關負責人表示,2021年2-4月,雞苗和毛雞售價處于中高位水平,企業業績改善明顯。
業內看好未來前景
據農業農村部數據,2019年中國人均雞肉消費量為12.01公斤,已連續5年保持增長。但相較于美國46公斤、歐盟22公斤、日本40公斤、臺灣地區30公斤的人均消費量仍有不小的增長空間。上述分析師認為,“預計到2025年,國內禽肉的消費量可達接近3000萬噸的規模。”
雖然在2020年遭遇業績上的巨大滑坡,但基于對未來前景比較看好,擴產成為各大肉雞企業的主旋律。目前行業內的大型養殖屠宰企業,仍然保持著有序的企業擴張。
記者梳理發現,民和股份2020年啟動了非公開發行項目,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.7億元,用于年存欄80萬套父母代肉種雞養殖園區、年孵化1億只商品代肉雛雞孵化廠、3萬噸肉制品加工以及3萬噸熟食制品加工等項目的建設。仙壇股份也在去年底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,募集資金10.45億元,用于建設7個商品代雞場和飼料廠、屠宰廠各1個。
民和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國內雞肉消費的提升空間還很大,我們長期看好禽肉產業,公司一直處于擴產狀態,步伐不會因為產品價格波動而放慢。”
但分析人士也提醒企業,未來的市場有機遇,同時也有風險和挑戰,比如:禽流感、玉米及豆粕成本增加等等,企業需要提高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。